陳瑸,是雷州的代表性人物。說官職,在雷州他與王夢齡最高;說清廉,湛江首推他;說影響力,他是雷州半島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;說流傳下來的故事,他也是流傳故事最多的人物之一。至今,有一些地方還在紀念他。
附城鎮南田村
陳瑸在清朝順治十三年(1656年)出生于雷州府東湖村(今雷州附城鎮南田村),這里有修復后的陳瑸故居。據陳瑸后人介紹,故居原為三間土坯茅草房,坐北朝南。陳瑸逝世后,鹽工率先捐款,各家各戶捐贈磚木瓦片,重修成磚瓦房。2004年再修葺,三間五房形制,占地約160平方米。里面按照古時候的擺設,擺放著一些古床、古椅、古桌、古柜等家具。正門之頂鑲嵌著“國家祥瑞”石額,此語系康熙對陳瑸的褒揚。左右兩邊側門之頂分別鑲嵌 “賢良基址”“尚書門第”石額。這些碑刻2011年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故居的后面是一個小廣場,廣場的南邊豎立著一面陰刻大石碑,上有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所題的:清廉卓絕。這四字是康熙皇帝給陳瑸的評價,特別是“卓絕”兩字更見重量。是的,許多官都清廉,但陳瑸“誠清廉中之卓絕者”。
廣場正中是一尊陳瑸站立玄武石像,包底座高3米多,石像高大端莊,神情肅穆。了解陳瑸事跡的人,對之都會肅然起敬。
廣場的北邊是陳瑸紀念館,硬山頂結構,進入大門,從左邊繞著四周走,可以看到陳瑸主要事跡,它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來介紹,分為“少懷壯志”“為人師表”“主政古田”“履職臺灣”“臺海去來”“偏沅肅貪”“兩袖清風”等。另外,紀念館還展出陳瑸的朝服、陳瑸的著作、康熙皇帝賜予的詩、記載有陳瑸事跡的古今書籍、許多名流贈送或歌頌陳瑸的詩聯書法等,如有學者洪泮珠的贈詩。這里面有一個故事,洪泮珠看到21歲的陳瑸寫的文章,大加贊賞,贈予“歲序頻催前輩老,江山留待少年雄”之詩句來勉勵。
廣場的東邊是陳瑸詩廊,內容書寫的是陳瑸之詩。書法都出自大名家之手,如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,現中國書協主席張海等。著名書法家沈定庵曾在書法碑廊中流連,說:“這里每一幅都是精品?!眳⒂^者在欣賞書法藝術的同時,也受到里面內容的熏陶,陳瑸的愛民情懷、舐犢深情、清廉之風、凜然正氣等都流淌在里面。
廣場和陳瑸紀念館的西邊是清端園。取名“清端”,是源自康熙賜陳瑸的謚號“清端”。此園是雷州市政協、紀委、統戰部聯系社會各界并取得上級支持的基礎上,于2006年建設的廉政文化和愛國教育基地,占地16000平方米。它是園林式布局,建有書法碑廊,布有石凳亭臺,綠樹如傘,綠草如茵,鳥語花香,怪石點綴。有的石上還刻有書法名家題寫的陳瑸的格言警句,如:“官吏妄取一錢,即與百千萬金無異?!贝迕窈陀慰统T谶@兒小憩。園林之西是一個大荷塘,荷花盛開時節,花兒麗而不俗,清香陣陣,沁人心脾。
清端園之北,是正在建設的廉政文化教育多功能廳,它由雷州市紀委牽頭建設,目前樓體已建好,進入裝修和布展階段。多功能廳建好后,將發揮出更大的作風,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觀學習,更好地進行廉政文化和愛國教育。
陳瑸陵園
陳瑸于康熙五十七年病逝于福建巡撫兼閩浙總督任上,享年63歲。死時室內及穿著極其簡陋,“屬員入視,莫不感涕”。朝廷賜國葬,了解到其家沒錢,賜錢讓其子奉旨扶柩回鄉埋葬。
陵園坐落于附城鎮南田村五龍坡,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。陵園入口左側有誥封亭,亭額題“萬世流芳”,亭里豎立著一塊2米多高、約1米寬、厚約0.2米的特大石碑,上刻有御制福建巡撫陳瑸碑文,用漢、滿兩種文字對照。陵園并列兩墓,右為陳瑸墓,左為其夫人墓。此兩墓有點特別,一是比一般墓大得多,每座直徑10多米,高約2米。二是墓碑所豎的位置與一般墓不同,一般墓是碑在墓前,而這兩座墓相反。這是為何?陳瑸九世裔孫陳日光先生說:“清代規定,六品官以上,逝者墓碑豎向北,這叫‘朝天闕’?!?/span>
陵園四周是洋田,過去,農人來田里插秧,有的人會在早上就帶來中午的飯,把飯放在墓的周圍,到了中午,飯沒有餿,也沒有螞蟻。此為一奇。
陳清端公家廟
該家廟位于雷城鐘樓里巷之南,坐北朝南。據《??悼h續志》記載,此家廟始建于乾隆八年(1743年),陳瑸孫子子翼、子吉、子良、子恭同建,后幾經修繕。1983年該家廟被列為??悼h文物保護單位,2008年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。此家廟原來占地面積有1000多平方,現有800多平方。
我們從西轅門進入,日光兄說:“本來西轅門前還有下馬下轎石,又在驛路旁,清朝時候,文武百官從這兒經過,無不在此下馬下轎。當時此祠屬于名勝,官民都恭恭敬敬地入祠拜謁?!贝┻^此門,面前是一個大庭院,最顯眼的是院子南邊照壁上的陽刻大字:一品當朝。聽說此四字本是康熙所題,可惜的是1949年照壁倒掉了!現在這四個字是中國書協會員莫頌軍先生所題?!耙黄樊敵闭f的是陳瑸的官階。陳瑸仙逝時官居福建巡撫兼閩浙總督,后被追授為禮部尚書,當時屬于從一品官員。
院子東面有一個東轅門,穿過此門,便可見到花圃和碑廊。碑廊用紅木倚墻精心構筑,墻上嵌著18面石碑,有《康熙御祭文》等,碑文的旁邊附有譯文。在《張伯行請補道員奏》這一碑文中,張伯行在奏章中說:“臣查現任四川學政陳瑸,舊任福建古田縣,廉能著稱,曾經改調臺灣縣,政聲日著,輿情悅服,至今感戴不忘。若得此人補授臺灣廈門道缺,不獨駕輕就熟,而臺灣士民且大慰所望……愚以為四川學政得人猶易,而臺灣一道得人實難?!边@從幾句話中,我們可以窺見陳瑸的才能以及他在上級官員心眼中地位之高。
在《四川季考留試呈詞》碑文中,我則看到這樣的句子:“截鐙留鞭,常冀使星在蜀;攀轅臥轍,佇看文宿留川?!笔茄?,陳瑸不論到哪兒當官,當地的百姓都非??释肋h留下來。
不須一一細說,如果你認真審讀的話,相信你一定會感動,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感嘆:陳瑸完全稱得上“廉能為最”“曠世名臣”等評價。
從東轅門折回庭院,庭院的北面是公祠的大門,門額有端莊挺拔的“陳清端公家廟”六字。屋檐下繪有許多精美的壁畫,有山水花草、吉禽祥獸、天官仙童及“渭水訪賢”等傳統圖案,用筆精細,惟妙惟肖。日光兄告訴我們,“文革時候,祠堂遭到嚴重破壞,庭院下方有豎立旗桿的旗桿石,正門前有一對大石鼓,而這些現已蕩然無存。這些壁畫幸虧當時只是用石灰水來覆蓋,才得以留存?!?/span>
陳清端公祠屬于硬山頂,共三進,第一進的左右兩邊各有一間房子。走過第一進,接著的是一個小院子,左邊的墻壁上布有“四教宏宣”黑色浮雕式大字,右邊則有一個圓拱門,可通往花園與客房。第二進的結構與第一進相同,前面也是一個小院,左邊的墻壁上布有“忠孝”黑色大字,右邊墻壁則布有“廉節”兩個繁體字。據《??悼h續志》記載,“四教宏宣”“忠孝”“廉節”八字原系陳瑸門人阿文勤克敦(一說此人名為阿克敦,謚號文勤)所題。儒家四教為“文、行、忠、信”,寥寥數字,蘊含著阿文勤克敦對座師學識人品的敬仰。阿文勤克敦何許人也?據龍鳴教授說,此人考卷被陳瑸看好,列為首選,但主裁李光地不同意,陳瑸據理力爭。陳瑸果然慧眼識才,后來此人官比陳瑸還大,當了刑部尚書、協辦大學士,加太子太保。
小院前面是拜亭,拜亭與第三進相連,第三進正中是大廳,殿上供陳瑸公塑像。說起塑像,有這樣的一段歷史:劉世馨《粵屑》記載,祠內所供奉的塑像,是臺灣人民用船送來的。本來有兩尊,其一留在臺灣,其一送來雷州。塑像時,百姓環集,攝下自己的胡須交給塑匠,塑匠再根據陳瑸的相貌,把百姓的胡須粘在塑像上。假使不是陳瑸道德非常高尚,深受百姓擁戴,怎么會出現這種場面!日光兄說:“原塑像是用沉香木雕刻的,沉香是木頭中的名貴極品。原塑像可惜毀于文革,現在只好仿制。大廳原本還掛著康熙御匾,此匾長260厘米、寬115厘米、厚4.5厘米,陽雕楷書,匾邊雕龍紋,文革時御匾被族人拿去鋪在床上才幸存。此匾刻有康熙賜給陳瑸的詩,詩開頭兩句是:留犢從來漢史傳,建牙分閫賴官賢。落款為篆印‘康熙御筆之寶’。此詩可看出康熙對陳瑸的評價極高。祠里還有愛國將領左宗棠等人的題詞,欽差大臣徐琪、廣東巡撫羅含章、翰林編修陳昌齊、名士王伯良等人的題聯,這些也在文革中被毀?!?/span>
二公祠
此祠1985年建,位于三元塔公園內,祀有陳瑸、陳昌齊兩公。雷州賢達那么多,為何只供奉此兩公,可見陳瑸在雷州人民心眼中的地位。進入二公祠,正中的屏風刻有陳瑸、陳昌齊之詩,屏風之后是假山池沼,池中荷花長年開放,荷“出污泥而不染”象征著兩公品行的高潔。從右邊的小徑向前走,路旁青竹搖曳,設計者以竹子象征陳瑸清高、有氣節。接著進入一間廂房,里面墻壁上鑲嵌有幾面大理石,大理石刻有陳瑸各個階段的事跡并配有素描畫。如“古田‘鴻門宴’”一幅,講述陳瑸怎樣運用智慧使地方土豪劣紳乖乖地交納田租的事,故事頗吸引人。最后一進是陳瑸紀念館,供有陳瑸塑像,他穿著朝服,右手握朝珠,端坐在椅上,接受游客的頂禮膜拜。